- · 大气所通过反演技术改进了中国氨气排放清单[10/29]
- · 全球季风区极端降水的历史变化已显现出全球增暖的影响[10/23]
- · 大气所揭示人为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东亚冬季气温长期趋势的贡献[10/21]
- · 研究定量评估了气象和减排对北京颗粒物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10/12]
- · 大气氨对华北地区重污染形成的影响[09/16]
- · 新书简介:“一带一路”未来极端天气气候预估研究[09/10]
- · 研究揭示历史0.5℃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极端高温变化可作为未来预估保守估计[09/06]
- · 利用干旱指数量化干旱强度对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09/05]
《气候与环境研究》创刊于1996年,是气候与环境科学领域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气候与环境研究》覆盖的学科范围为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主要刊登:反映以上各学科在气候与环境科学领域最新研究中具有一定创新性成果的学术论文、短论和研究简报,有关
...
无显著海温异常强迫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变动:1980年和1981年的对比分析
作者: 苏同华 [1] 薛峰 [2] 刘锦绣 [3] 吕思思 [3] 董啸 [2]
关键词: 副高北跳 东亚夏季风 热带对流 中高纬度环流 南半球环流
摘要:1980年和1981年夏季及其前期冬春季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均未出现显著异常.然而,这两年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季节内变化却呈现显著异常,且截然不同,具体表征为:1980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第一次北跳异常偏早,第二次北跳异常偏晚,而1981年则相反,第一次北跳接近气候态,第二次北跳却异常偏早.就副高两次北跳过程而言,其直接原因也有显著差异:1980年副高两次北跳主要受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增强的影响,而1981年两次北跳则是由于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增强后所激发的极向传播的Rossby波列与中高纬度东传的Rossby波的锁相作用造成的.与北跳过程相比,副高北跳前后环流稳定维持的时间长短显得更为重要.研究表明,1980年夏季副高异常程度之所以堪比1983年和1998年强El Ni?o衰减年,主要是由于不同阶段南半球环流和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的相互配合与接力,其中,6月和8月副高异常偏强对夏季平均副高异常偏强起到主要贡献,但二者的影响因子不同:6月主要受马斯克林高压(马高)偏强的影响,而8月则与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异常偏强有关.此外,7月和8月副高异常偏南是因为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长期维持.与1980年相比,1981年夏季马高和澳高均异常偏弱,因而南半球环流对副高异常的影响有限.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内变化对该年夏季副高的快速北进和南退起主导作用,特别是8月中高纬度盛行强烈的经向环流,使得副高异常偏东偏弱,从而导致夏季平均副高异常偏东偏弱.本文的个例分析表明,在无显著海温异常强迫的年份需要特别关注南半球环流和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对副高及与之相关的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季节内演变的影响,但是这些环流因子持续性较差,难以用于跨季度预测.
上一篇: 中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与同期欧亚大陆地表感热的可能联系
下一篇: 近30年来中国干旱生态区增暖放大现象及其与植被覆盖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