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GR-A: 青藏高原调控东亚夏季风对全球海表温度异常的影响机制[11/23]
- · AOSL出版“基于CMIP6试验的气候变化评估、归因和预估”专辑文章[11/20]
- · CD: 青藏高原和北极混合相云辐射效应的异同[11/20]
- · AAS: 华中地区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光学与辐射特性与污染防控[11/17]
- · QJRMS: 对流解析模式更准确刻画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特征[11/13]
- · AE: 再分析资料中气溶胶光学厚度在四川盆地的可信度及统计特征[11/10]
- · SA: 减排使北大西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成为海洋吸热的中心[11/07]
- · AAS封面文章: 我国地表臭氧和PM2.5浓度在城市与非城市地区的时空差异[11/06]
ERA5再分析资料对中国大陆区域近地层风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再现能力的评估
作者:刘鸿波 董理 严若婧 张晓朝 郭辰 梁思超 屠劲林 冯笑丹 王雪璐
关键词: ERA5 资料 10 M 风速 100 M 风速 气候特征 线性趋势 中国
摘要:基于台站观测资料,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最高时空分辨率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1979~2018年间中国大陆区域10 m高度风速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再现能力,并同步对比分析了ERA5资料100 m高度风速的特征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ERA5资料10 m和100 m风速在空间分布、年—季节—月尺度演变的气候特征方面与台站观测非常一致,10 m风速气候态空间相关系数达到0.66。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均显示,中国近地层风速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风速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地区西部、新疆北部以及青藏高原西部地区,上述区域的风速季节差异也相对明显,春季风速最大。台站观测、ERA5资料10 m和100 m全国平均风速在4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3.0、4.5 m s^(-1),8月为最小值,分别为2.0、2.4、3.5 m s^(-1)。从月平均序列来看,ERA5资料的10 m风速较台站观测偏高0.3~0.5 m s^(-1),而100 m的风速较10 m风速整体偏高1.2~1.4 m s^(-1)。在风速变化方面,台站观测风速在中国陆地区域整体呈下降趋势–0.4 m s^(-1)(39 a)–1,春季下降趋势最显著[–0.5 m s^(-1)(39 a)–1],且1979~1992年冬季风速降幅最大[–0.7 m s^(-1)(14 a)–1],2013年以后风速逐渐增强。ERA5资料两个高度层的风速在整个中国区域均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4个季节风速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与观测也存在差异,100m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与10 m一致但变化幅度大于10 m风速。总之,ERA5资料对中国大陆区域气候平均风速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但无法呈现台站观测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
上一篇:基于优势分析法的河北省暴雨对房屋致灾阈值研究
下一篇:气象预报模式参数化方案对重污染过程PM2.5浓度预报效果的影响